TPM設備點檢,從最簡單開始
來源/作者: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2-22 丨 瀏覽次數(shù):
KTPM新益為TPM管理咨詢公司概述:很多企業(yè)在TPM設備管理上都推行點檢方法,但推行一段時間后的實際收效卻不太理想,讓不少強力推動者倡導者十分尷尬和被動。難道是TPM設備點檢方法本身有問題么?肯定不是,問題出在了推行點檢的具體思路與做法上。
TPM設備點檢
很多企業(yè)妄圖一步到位,急功近利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按照專家或教科書推行,起步高標準高要求,一開始就花大氣力建團隊、設標準、搞培訓、立制度;狠一點的甚至直接要“政策”。于是,文字和方案準備了一大摞,能落實到位的實質點檢行動卻有限。結果一段時間下來,千辛萬苦制定的各種標準很多屬于紙上談兵并不實用,搞點檢作業(yè)的維修工滿腹怨氣,點檢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,領導也沒看到推行點檢的明顯效果。真所謂,希望越大失望越大。
其實按照《裝備保障管理(CPM)》的觀點,在工廠效益貢獻并不明顯的設備管理維修方面,搞任何變革或創(chuàng)新,都要從簡單容易、快速有效的敏感點入手,盡量先低調小范圍試點,待取得明顯成效后再理直氣壯的向上級要人要“政策”、大張旗鼓的甩開膀子大干。當然了,簡單、有效、敏感點的選擇是有技巧的,想必資深設備主管們都心中有數(shù)。
下面是老李整理的簡單起步的點檢要點,供同行朋友們開始推行點檢時參考——
1、明確TPM設備點檢的目的
為了準確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況及劣化程度,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部位進行管理制度化、操作技術規(guī)范化的檢查維護工作稱為設備點檢。所謂“點”,是指設備的關鍵部位,通過檢查這些“點”,就能及時、準確地獲取設備技術狀態(tài)的信息。
2、簡單實用的八定一成
定點:確定點檢設備關鍵部位,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;
定項:確定點檢項目即檢查內容;
定標:確定判斷正常與否的標準;
定期:設定檢查的間隔時間;
定法:確定點檢方法;
定人:確定檢查項目的實施人員;
定表:確定表單格式和記錄要求;
定流程:確定點檢與維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;
成閉環(huán):步步落實,持續(xù)改進,閉環(huán)管理。
3、客觀評價點檢的收效,切忌夸大其詞
日本企業(yè)統(tǒng)計推行點檢管理制度后達到了四個目的:設備維修費用下降,幅度達到5%上,5年合計下降幅度達到20%特別好的一家工廠5年維修費用下降了30%,提高了企業(yè)勞動生產率,降低生產成本。
設備故障大大下降,故障率從平均1、5%下降到0、4%,突發(fā)故障發(fā)生次數(shù)下降了50多倍,需要搶修的突發(fā)故障下降了2倍多,故障停機時間下降了3、5倍;計劃維修比例上升,計劃準確度提高,預防維修和計劃工作按時完成率提高,計劃維修項目提高3、5倍,非計劃維修下降70%;設備投資回報提高,設備可利用率提高25%。
- 上一篇:鑄造車間導入TPM管理方案設計
- 下一篇:企業(yè)推行TPM管理的管控要點